30年前,第四次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世界妇女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三十年后,世界妇女峰会重返北京。会议有来自11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以“命运与共:加快推进妇女包容发展新进程”为主题,共同探讨世界妇女事业的未来发展。 10月13日,中国与联合国妇女署在北京共同主办世界妇女峰会。会议发布的世界妇女峰会主席声明指出,希望以本次峰会为新起点,加快落实《北京宣言》、《行动计划》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公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峰会期间,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委员会主席海达尔接受了北京一家报纸记者的专访。 1982年,联合国根据《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规定设立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监督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委员会缔约国履行《公约》义务的情况。海达尔表示,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世界在促进妇女权利、加强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的许多做法也可以造福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妇女。海达尔还指出,今天当今世界面临许多新挑战,特别是多边主义受到威胁、单边主义抬头,国际社会达成共识越来越困难。但海达尔认为,中国懂得如何扮演全球事件的召集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她认为,国际社会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加强妇女赋权。 10月13日,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委员会主席娜拉·海达尔出席世界妇女峰会并发表讲话。新京报记者 刘静宇 供图 新京报:您如何看待主席在本届世界妇女峰会上的发言?娜拉·海达尔:我认为闭幕式上的发言抓住了习主席上午开幕致辞的精髓,即阐述对未来的愿景和承诺。在这份声明中,已取得哪些成就以及需要继续开展哪些工作。我喜欢这个声明的原因之一是,它讲述了我们所处的世界,法律的至高无上被践踏。我们身处丛林,现在的世界就像一片丛林。这一声明呼吁我们所有人醒来并思考是什么使我们团结在一起,而不是是什么使我们分裂。新京报记者:此次峰会也是为了纪念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当时通过的《北京宣言》被视为全球性别平等的里程碑。您认为过去 30 年世界在女性赋权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娜拉·海达尔:我认为世界表现得很好。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反政府活动。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至少有一个法律框架,即使没有得到充分执行。越来越多的女孩接受科学技术方面的高等教育,这已成为现实。显然遥不可及。我们有更好的医疗服务。以中国为例,近年来孕产妇死亡率显着下降。事实上,过去20至30年来,中国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的做法也可以造福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妇女。这些进步正在世界各地得到见证,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也知道,由于一些自以为自己主宰世界、不关心国际法的国家的单方面努力,多边秩序正在崩溃。我们还看到没有人承担责任的严重战争。 30年前(北京)发生的事情是一个独特的机会。那时,全世界都达成了书面协议。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189个国家要达成共识极其困难。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我的意思是,这就是30年前的力量。但与此同时,30年前,我们几乎没有谈论气候变化,我们也没有人工智能,因为我们当时还没有。现在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继续前进。今天上午我听取了习主席的倡议。我真的很喜欢这种从未来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 10月13日,世界妇女峰会在北京举行。新京报记者 刘景宇 供图 新京报:在这次峰会上,很多嘉宾谈到“再次前进”北京精神”,并建议继续延续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妇女大会精神。您如何看待中国在促进全球性别平等方面的作用和贡献? 娜拉·海达尔:我去了哥本哈根(1980年)和内罗毕举行的世界妇女大会 (1985年),但三十年前我没来过北京。我不知道中国政府是如何做出这个决定的,但我所知道的是,中国知道如何发挥作用全球活动的召集人和推动者。这是它的优点。现在,一提到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大多数人都会提到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它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商标,北京和中国可以通过北京+5、北京+10、北京+15、北京+30延续这个品牌(注:北京+30高级别纪念活动是将于2025年9月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60届会议上举办的纪念人权理事会成立30周年的活动 (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这很重要,因为它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事实上,习主席五年前就已提出要再举办一次世界妇女峰会,以重振、重振大家的决心。峰会上,中国承诺增加对联合国妇女署的资助,并承诺向全球发展和南苏丹提供1亿美元h-南方合作基金帮助国际组织实施促进妇女和女童发展的合作项目。这些是未来的结果。未来取决于世界,取决于世界如何落实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内容以及各国采取什么行动。新京报:您说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等新挑战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这些事情对女性有何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将面临哪些新挑战? Nara Haidar:正如我在演讲中所说,技术带来机遇。然而,这也代表着一种威胁。人工智能仍然存在潜在的危险,并且可以向许多方向发展,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必须看到它的发展,并确保女性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以便她们能够站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除了气候变化之外,战争和冲突也对妇女产生重大影响。世界上的冲突永远不会结束,但谁承担首先是战争和冲突的冲击?我想我们都知道这是女人和女孩。除了性别暴力之外,还存在其他威胁,例如被迫流离失所。当前,我们还面临着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谁去取水?妇女和女孩因为需要水而无法上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审视所有这些新旧问题。新京报记者:距离联合国提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只剩5年了。关于妇女权利,您认为未来五年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的目标能否实现? Nara Haidar:我对 2030 年(实现这些目标)不太乐观。因为如果我们要在2030年实现我们的目标,那么到2025年我们就会走得更远。但就政治代表性而言,我们还很遥远。国际议员联合会官员估计可能还需要 100 年才能在世界所有议会中实现性别平等。我不太乐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止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我们也不应抱有太高的期望,当今世界混乱不堪,大国缺乏共识,单边主义抬头,多边主义削弱。例如,联合国遭受了如此多的预算削减,使其有效运作变得越来越困难。新京报:那么您认为国际社会应该如何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加强妇女赋权?娜拉·海达尔:首先,国际社会成员应该相互沟通。国际社会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关注有效和无效的最佳实践。我们应该互相交换意见,真正评估他们提出的所有政策。如果我们想要一个有性别平等的议会平等而我们什么都不做,这怎么可能?为了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言行一致。因此,国际社会可以通过政策交流、多边机制和联合项目来促进妇女权利。这是一种方法,但首先我们必须学会再次适当合作,以就全球治理达成某种协议。新京报记者、总编辑谢炼、校对陈晓、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