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一至三季度金融统计报告,一至三季度社会贷款累计增加30.09万亿元,一至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表示,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保持在较高水平。从利率水平看,利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金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企业贷款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公司总体成本稳定并呈下降趋势。央行数据显示,9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6.6%,摆脱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增速在7.7%左右。重点行业扩张、9月份消费贷款利率贴息政策实施等因素为信贷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分行业看,9月份企业(机构)贷款增加1.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月减少2700亿元,环比增加6300亿元,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其中,短期商业贷款增加7100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2500亿元,比上月增加6400亿元。发票融资减少4026亿元,同比减少4712亿元,环比减少4557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9100亿元,比上年减少500亿元去年同期、环比增加4400亿元。文斌表示,企业融资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居民融资整体好转,票据需求明显下降,信贷结构优化。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等重点行业保持高景气,企业金融需求有效释放。某大型国有银行分行表示,今年工业制造业贷款占企业贷款的一半以上,且大部分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能够有效满足制造业技术进步的长期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信贷和金融支持。与此同时,江苏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近日宣布完成首个一批新政策性金融产品基金主要投资于城市更新、交通、水利、物流、环保等领域,资助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缓解了账面紧缺问题,也促进了相关支持信贷资金增长。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短期商业贷款大幅增长,而信件需求则大幅下降。文斌认为,9月份商业景气继续恢复,外需依然旺盛,用于生产和日常经营的短期流动贷款增量也有所增加。此外,在债务减免的背景下,城投公司和事业单位的偿债政策促进了商业信贷向银行信贷的转移,为企业贷款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信用状况较前期明显改善本月,银行票据需求明显减少,票据利率不断上升。 “中长期企业贷款投放量环比大幅增加。”温斌还指出,一方面,由于政策性金融产品的落地,相关项目支持贷款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国债发行即将结束,隐性债务因素对企业融资的压力正在减轻。一季度至三季度,以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较为景气,企业新增贷款需求旺盛,有力支撑了信贷扩张。科技、绿色、普惠零售和小额信贷增速保持较高水平,更多资源配置到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9月末,各类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从结构看,综合小微贷款余额36.0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5.0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上述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多笔贷款增速。此外,央行数据显示,9月份新业务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0个基点。业内人士指出,今年贷款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需求旺盛。对于经济中的资金来说实际价格是比较高的。同时,作为企业贷款总成本明晰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各银行正在实施“贷款明细表”,统一明示各类贷款成本,促进企业贷款总成本公开透明,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促进降低中小企业借贷成本。干草。居民对信贷的需求不断增加。 9月份消费和购房需求持续增长,居民信贷需求也有所增加。人民银行数据显示,9月份居民户贷款增加3890亿元,比去年同月减少1110亿元,环比增加3587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增加1421亿元,减少127.9亿元比上年增加10.1亿元,比上月增加1316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250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环比多增2300亿元。改善更加明显。业内人士表示,9月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贷款贴息政策陆续推出,利息成本下降进一步释放了消费贷款需求。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近期调整住房限购政策,提振房地产市场的住房量和交易量。 9月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月增长约7%,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相应增加。根据央行数据,加权平均新增个人按揭贷款(本外币)平均利率约为3.1%,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5个基点。以深圳市为例,据深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自9月5日深圳市优化调整房地产管理政策以来,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9月份网上二手房挂牌量和现房挂牌量实现同比增长。某大行深圳分行消息称,最新政策下,首套房、二套房利率基本保持不变。 9月份以来,房贷查询和客户升级交易量大幅增加。文斌表示,未来,随着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相关领域信贷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何但个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仍取决于就业、收入等长期变量的显着改善,以促进住房消费和购房需求的持续复苏。社会融资规模超过430万亿元。从社会金融入手比较合适。据央行金融总量指标综合观察,9月份社会贷款增加3.53万亿元,比去年同月减少2297亿元,环比增加9670亿元。社会贷款增速8.7%,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有专家指出,今年以来国债发行速度加快,发行企业债、购买股票的渠道更加畅通。直接融资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大社会融资力度。文斌表示,从结构上看,表内贷款和国债仍是支撑社会金融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同比变化的角度来看,不被接受的债券和票据融资是主要驱动力。今年以来,国债和专项再融资债券发行进展迅速,主要支持“两个工程”、“两新工程”、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对社会金融规模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扩大内需、保障民生、促进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有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目前的财政总量已经非常庞大。社会贷款余额超过430万亿元,M2余额超过330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320万亿元,贷款余额超过270吨亿元。庞大的资金规模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难以实现以往的快速增长态势。这也符合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当前宏观经济整体仍处于需求逆差状态,其基本特征是低通胀、低利率。与政府部门相比,私营部门对利率更加敏感,其金融行为也具有更大的乘数效应,往往与真实的最终需求相符。”前述业内专家指出,未来对实体金融经济的影响将主要通过利率发生。必须更加重视利率的含义,把握量价协同,以及贷款、债券、金融市场等不同市场利率之间的协同。有效发挥利率调控机制作用,更好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增加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此外,业内专家认为,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高增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向,有力支撑了经济持续复苏。近年来,直接融资加速发展,单一贷款指标越来越难以充分体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今年前三季度,新增社会融资一半以上来自其他更丰富、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上述业内专家指出,银行不仅在提供信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是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法衣。平均而言,债券约占银行资产的25%。市场上约70%的政府债券和20%的公司债券由银行持有。通过积极购买债券,坚定支持财政政策落实和企业生存发展。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借贷渠道,参与股市的还有更多的证券公司、基金等非银行机构。应关注社会融资等更全面的统计指标,从多角度科学思考金融支持。北京贝壳财经报记者蒋黄编辑陈莉纠错:杨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