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网信办对一批发布虚假信息的“自媒体”账号实施更严厉制裁 – 新京报

新京报讯 据北京网信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为落实国家网信办整治“自媒体”发布虚假信息问题的要求,北京市网信办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清理整顿“自媒体”发布虚假信息专项行动,对网站平台进行地方督导,坚决处理信息174.2万余条。 依法依约查处违法信息和账号57000余个,有效抑制虚假信息传播,促进网络生态不断完善。目前,已通报了几起典型案件,例如: 一、恶意炒作,欺骗公众。 “导演*号”账号模仿导演电影,引起网友关注。 “妖*姑”账号等账号罪名宣扬“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家暴杀妻案”热点案件,冒充当事人亲属,发布同质化、煽动性内容,扰乱舆论秩序。 “环球*世界”、“解*饭”、“地*格”等账号伪造授权披露登记表为“官方回应”、“新闻主播”,编造、传播虚假军事新闻,欺骗公众。根据法律规定和协议,对相关账号进行封禁。 2.以各种方式歪曲事实。 “我*爆”、“小兔子*可爱”等账号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和合成技术,伪造对奥运冠军的支持营销内容,并利用机会赚取不正当利润。 “西*国”账号将其他地方发生的故事联系起来,并存在“自然公园里老虎咬小孩”的虚假情节,产生了负面影响。对社会的影响。 “白*常”、“俊*记”账号歪曲了对上一年社会新闻、公共政策等旧新闻的解读,误导了公众的判断。平台依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对相关账户进行封禁、​​屏蔽。 3.没有品牌,假货和正品可能会混淆。 “在*友”发布了特定地点的洪水和降雨情况信息,但未注明来源,然后将片段拼接在一起,混淆公众认知。 “Open*you”账号并未注明信息来源,而是利用去年雪景视频谎称“今年秋天第一场雪将到达太白山”,但景区随后反驳了这一说法。 “天*论”账号歪曲了“喷火游行”的内容,编造了“某地卡车桥上喷火杀死蚊子”的骗局。并按照法律规定和协议规定记账相关账务。 4.专业信息不真实。 “赵教授*”、“热心老师*”等账号没有经过认可的医疗资格。他们利用中年医生的头像,以“账户博士”等绰号冒充“侦探律师”。冒充专业律师身份,虚假披露所谓案件详情以博取关注,扰乱网络秩序,违背法律界信任。“耶*耶”、“施*射”等账户冒充金融专家,歪曲对股市走势、股票利弊等专业人士的解读。 内容,塑造“网红专家”形象,误导投资者决策。平台妈妈依据法律规定和协议对相关账号进行封禁。北京市网信办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主体责任严厉打击发布虚假信息的“自媒体”,切实为广大网民营造真实、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编辑 申真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